Skip to content

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

🌱 Seedlings

空間作為一種回應

譚鴻鈞

  • 1989:亞洲雙年展的起始
  • Blue Space:越南獨立空間
  • Green Papaya:菲律賓獨立空間
  • 黃邊站:廣州獨立空間
  • 呂佩怡有出版《搞空間》
  • Gridthiya甫畢業就在做Project 304

吳瑪悧

80年代初期藝文大事記

80年代末期藝文大事記

90年代藝文大事記

  • 王品驊曾策畫《當空間成為事件》
  • 新思潮藝術聯盟:郭少宗、李銘盛、張建富
  • 吳瑪悧和林鉅合租的空間日後成為攤(ㄊㄨㄚ)
  • 劉慶堂靠商業攝影支撐伊通公園
  • 蕭台興的住所正是二號公寓的場地
  • 九九峰藝術村:文建會推動,因921轉型
  • 視盟的成立是為了和當時的官方對話

鄭美雅

  • 1998年電信自由化,1999年ADSL普及
  • 參見「在地實驗」
  • 將TCAC的策展體制調得更in-house
  • 策畫過《未來事件交易所》

鄭慧華

  • 破報在2014年結束
  • 黃孫權:要談「藝術主體性」、「新自由主義」,若沒有將其空間化,則無從談起。
  • 打開當代曾搬去曼谷
  • 東南亞戲院是榮民開的
  • 立方試圖實踐alternative
  • 陳懷恩拍了趙一豪名作《把我自己掏出來》的MV

南方化外蜜境

陳俊雄

  • 好友是廖倫光
  • 94加入潮汐藝術鞍部,05成立糧食庫房
  • 群眾之聲電台:位於三重
  • 邊陲文化:1992由文大幫建立於臺南
  • 創始成員為郭憲昌、李昆霖、莊秀慧
  • 藝專當時的風格類似Antoni Tàpies,如葉竹盛
  • 湯皇珍的展覽促使邊陲結束
  • 潮汐藝術鞍部展出許多民藝
  • 新浜是高雄現代畫學會的延伸
  • 陳水財:新浜第一任工頭
  • 鄭明全:以經理人身分幫助新浜轉型
  • 劉秋兒:經營豆皮文藝咖啡館
  • 徐世雄:曾任阿普畫廊執行長
  • 張慧如:待在阿普轉型的鹽埕畫廊
  • 93年「源」事件:高美館公共藝術涉嫌抄襲

許遠達

高雄當代藝術發展

新浜碼頭藝術空間1

新浜碼頭藝術空間2

新浜碼頭藝術空間3

  • 十二項建設包含建立縣市文化中心
  • 黃宏德便任職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
  • 原型藝術承接邊陲文化的位置
  • 文賢油漆工程行:由林煌迪與王婉婷創立
  • 1985年《藝術界》創刊;李俊賢後來創立《藝術認證》
  • 《藝術界》發掘了好幾支筆;《民眾藝評》發掘了好幾張嘴
  • 《炎黃藝術》(山藝術)月刊是由建商創立
  • 黑畫風格:高雄論述
  • 新浜有出自己的刊物《新浜熱》
  • 2006年盧明德創立高師大跨藝所
  • 魚刺客:嘗試喚起海洋意識的藝術團體
  • 柯燕美也參與現代畫學會許多事務
  • 大勇路64號一直都是前衛地址

在地實驗

葉杏柔

  • Etat是國家/狀態的法文
  • 95年在地成立,關注影像的記錄與生成;同年破報成立,破裂節有升空的氣球
  • 96-97年,黃文浩、陳愷璜、趙文琪製作《人文論談》;98年再轉向
  • 黃海鳴認為台灣符合「無器官身體」,不像西方結構很穩定
  • 徐文瑞曾參與在地網路新聞台的英文化
  • 01年,在地媒體實驗室參展《輕且重的震撼》,展出《黃色潛水艇》
  • 02年,CO2前衛文件展的「阿果拉」計畫,相當於藝術數位城邦
  • 從「一鏡到底記錄影像 > 網路新聞台 > 網站」,在地的定位也從「另類藝術機構 > 另類媒體 > 另類藝術團體」

北方

  • 北部的替代空間:86年SOCA、88年伊通、89年二號公寓、95年新樂園、01年打開、10年立方
  • 92年《中元普渡祭:宗教藝術節》由陳文茜和姑娘廟民眾文化工作室共同籌辦;93年《看見淡水河》、美展改革
  • 94年《臺灣樸素藝術節》;95年《後工業藝術祭》、《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》,這些發展中許多有簡明輝的參與
  • 97年「藝術上華山」,金枝演社被抓;98年「華山營運管理座談」

南方

  • 86年,黃宏德促成《南台灣新風格雙年展》
  • 92年,杜昭賢在台南成立新生態藝術環境

噪音

  • 93年,王福瑞成立《NOISE》小誌
  • 00年,王福瑞也有參與「光音四濺」徵件
  • 96年,江之翠劇場曾和瑞士噪音團體怒罵沼澤共演
  • 江之翠劇場的主理人是周逸昌,在地比較沒拍到
  • 11年,立方在威尼斯策畫《聲音圖景》;14年策畫《造音翻土》

穆克吉的檔案數位化

Noopur DESAI

  • AAA重視pedagogy、行為藝術等主題
  • MUKHERJEE在Badora學習
  • 曾駐村於歐洲陶瓷藝術中心、Kasauli Art Centre
  • 經常使用黃麻進行雕塑,後來試過陶瓷和銅
  • 受"Living Traditions of Indian Art"影響

Samira BOSE

  • 提到其作品像是朝四面八方生長
  • 80年代開始更常於正式空間展出,變成追求精準位置
  • BOSE的文章可見於《非主流南亞攝影》(ASAP Connect)

葉世強藝術檔案再考掘

張頌仁

  • Musée Guimet:吉美博物館
  • 葉世強經常拒絕展覽邀請
  • 葉世強曾在高劍父和南懷瑾門下
  • 楊之光轉向國家
  • 葉世強曾在水湳洞活動
  • 葉世強還會自製古琴

葉偉立

  • 葉偉立以攝影作為主要創作技法
  • 曾經創立寶藏巖泡茶照相館
  • 將廟認知為故事館
  • 幫葉世強的作品特別製框
  • 《星移》有義大利出版社Rizzoli的英文版
  • 中文版設計是從田園城市出身的林銀玲操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