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能不知道的台藝圖文系友
🌳 Evergreen
前言
圖文傳播藝術學系,一個總是得向世人解釋自身存在意義的科系。在IOH上有著「藝術界的企管系」之名,可說是全台藝最「雜學」的系所。橫跨統計學到攝影學,管理學到色度學,搖擺在傳播學院和設計學院之間。我們能夠接納碩士生去研究竹粉吸管的實用性,支持學士生對於臺語書面語或IKEA鯊魚玩偶的研究。多元、包容——這正是圖文系的價值所在。曾經有學長在雙主修電影後榮獲北影最佳導演,有學姊在《辛普森家族》的製作團隊裡發光發熱,還有學長從荷蘭海歸後成為了字體界名人,更有學姊的輝煌歲月與誠品畫廊共存。
陳敦化
圖文系的前身「美術印刷科」,是國立藝專創校時的三大元老科系之一。而台灣印刷設計界的耆老——陳敦化前輩,正是美印科的第一屆系友。他曾經操刀2001~2004年的總統贈酒設計,從「台灣新世紀」的篆刻風格,到「用心看台灣」的大筆揮毫,皆能收放自如。該系列產品也成為收藏家的心頭好。
從業生涯設計了高達2500個商標的他,自陳「自己是堅持到底,絕無後悔的!」——其職人精神令人無比感佩。
而陳老所撰之《平面設計》,還影響到了PChome和城邦的創辦人詹宏志先生。
呂秀蘭
獨立雜誌……或者我們往這類次文化的核心再推進一點,改拿「小誌」(Zine)舉例好了。這種富含實驗精神的自出版刊物,是時下「聞腋青年/文藝少女」人手一冊的秀異(Distinction)標配。而「民間美術」創辦人呂秀蘭在九零年代所留下的文化結晶,正是對質感生活有所追求的最佳展現。
「平生願為造書匠」是呂秀蘭女士所盼能抵達之境界——她經常選用素樸的長春棉紙,或植物染色的布料來傳遞手作和鄉土情懷。精於版畫與水墨等傳統技法的她,是藝文愛好者必須認識的藝術家書籍(Artist’s Book)創作者。
黨宜心
坐擁「護國神山」等科技大廠,台灣「代工王國」的名號舉世聞名。但你可知道,原畫師超過百人、出口量曾是全球最大、被譽為「東方迪士尼」的動畫代工公司「宏廣」,就位在新北新店?
藉由《辛普森家庭》在1999年獲得艾美獎肯定的黨宜心導演,正是宏廣出身。她也同時是台藝官方認證,創校63週年的榮譽校友。不知是否因為作風低調——依這身成就而言,她的中文相關資料實在有點難找啊……
陳俊良
總是身著西服或東裝,以墨鏡形象示人的「自由落體」總經理——陳俊良先生,人稱「設計教父」、「設計詩人」、「紙張之神」。古典韻味與流行時尚在他身上交匯,瀰漫出優雅與品味——無怪乎其作品《久違了,東風》,能獲得有「海報界奧斯卡」之稱的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首獎——「Savignac獎」。
除了平面設計領域,陳俊良在策展及時裝產業也相當活躍。2021年則是和新北市府合作,協助環境美學規劃和市徽再造事宜。他曾說過,自己會來到美印科是因為學長的建議,相信陌生的路「更能開拓自己的思維與觸點。」
陳青琳
「深度設計」負責人。拿過金點設計獎、美國3x3插畫大獎;當過《聲林之王II》創意總監、放視大賞動畫類總召;參與過數十個大小展覽,製作過金曲獎主視覺和宣傳片,更別提各種MV、專輯設計……
總是在臉書分享追劇或電影心得,偶爾打場英雄聯盟,她的一言一行都讓年輕族群著迷。老陳絕對是除了聶永真以外,你必須認識的台灣設計新勢力。
許哲寧
畢製是一本雜誌,人稱「許組長」的雜誌愛好者許哲寧,深耕於地方誌與台日文化交流。求學時受到文創商業雜誌《PPAPER Business》和英國《Monocle》等刊物影響的他,從《小日子》的行政助理開始做起,一路爬到「黑潮文化」總編輯,始終追求著同樣的事物。
不過若真要說起他在雜誌外還熱衷什麼,就只剩音樂這個選項了吧。許哲寧曾在自介中提及,自己最喜歡冰島後搖樂團「Sigur Rós」。筆者只好在此推薦三首出自該團的愛曲——《Svefn-g-englar》(電影《花神咖啡館》插曲)、《Ekki múkk》(電影《海星》片尾曲)和《Untitled #3 (Samskeyti)》。
趙琍
入選「2018 ART POWER 100中國藝術權力榜」,從1980年代投身藝廊產業,做過超過500個展覽,現任誠品畫廊總監的趙琍女士,在文化界的影響力不言自明。年輕時有個畫家夢的她,和現在許多圖文系學子面臨了同樣的境況:因為學校和系名而誤解了教學規劃。毅然決然踏上不同道路的她,賣過百科全書和噴鞋劑,因緣際會下才回到自己如魚得水之處。
「人類跟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人類除了滿足活下來的條件之外,還有信仰、文化。」
趙琍打從心中堅信著那些「純粹」的價值。這正是除了圓滑手腕、豐富知識與果決性格外,她何以成功之道。
張軒豪
留學荷蘭KABK(海牙皇家藝術學院),全台首位主修Type & Media的設計新銳張軒豪,曾任威鋒數位,也就是華康的歐文及日文字體設計師。由他一手打造的「Eyeson Type」工作室時常舉辦相關活動與工作坊,更於2018年共同策畫了難能可貴的「捷克與斯洛伐克平面設計100年」特展。
中文圈第一本字型專刊《字誌》裡也有他的連載專欄。個人正是從中認識這位傑出系友的。
林花
光影表現精湛,擅長古裝風格的本土寶藏繪師。在2016年獲得CLIP STUDIO PAINT繪圖競賽第一名,高捷ACG原創角色創作大賽金獎。而後憑藉與疾管署合作的「疾病擬人」防治文宣大放異彩,紅到有「美國PTT」之稱的9GAG。更曾接到「初音未來世界巡迴演唱會」台灣場的主視覺合作邀約,創作出饒富在地風情的經典作品。
從「大學入學美術術科考試」35分的屈辱,到如今的大觸——林花在這些年所付出的努力,值得我們欽佩。
謝捲子
新生代裝幀設計師。憑藉《這裡沒有光》的書籍設計獲得第十四屆金蝶獎榮譽獎,最廣為流傳的作品興許是《天堂的微笑》主視覺。他曾應台日合作的「SAKE DISCOVERY」計畫之邀,與廖小子、鄭曜德一同前往新潟縣長岡市參與酒標再造。同時與《台北畫刊》、基隆市文化局經常性合作,在地方創生上不遺餘力。
現成立「誠美作」工作室,持續在設計領域發光發熱。
呂柏勳
你能想像,讓這位雲林之光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,同時擒獲金穗獎學生組首獎及數個國際獎項的影像創作《野潮》,只是他的大學畢製,甚至是身為導演的處女作嗎?
北影史上首位以短片形式拿下該獎項的,是在《川流之島》執導演筒的詹京霖。第二位,是蔡明亮——而呂柏勳,則是他們的後繼者。接下來他還參與了「十年國際計劃」中的《十年台灣》,拍攝劇情短片《路半》,並持續向長片進發。
張家瑋
2019台灣新聞攝影大賽「圖文特寫類」第一名。身兼網路新媒體「報導者」和非營利組織「One-Forty」的特約攝影,同時也是《中台灣食通信》的影像編輯——張家瑋在紀實攝影界是顆閃耀的新星,關心陣頭、同志、農民、移工等社會議題。
2020年9月,曾在台藝聽過他和另一位年輕攝影師蔡耀徵的講座分享。與會途中,有兩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:
「接案三要素是什麼?才華、準時、人要好。」
「誠實面對自己的缺點就很帥氣。」